最近,有看到网上一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圳分行2021校园招聘拟录用名单。
就连国企录用,大部分都是看重国外顶尖院校学历,而中国只有香港浸会大学一所。
虽然是这只是国内许多企业中的个别情况,但也值得大家思考一下
●出国留学真的不是国内研究生考不上的退路
●而是获得更好工作的敲门砖。
我们来看一下由中国教育在线编制的《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》:
2020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打破纪录,人数达到341万人,较2019年增长17.59%。
2020年有42.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,增幅较去年达到11%。根据统计显示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超过万人。
虽然研究生招生人数在不断增长,但增幅要远低于报名人数的增长。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90万人,报录比为3.6:1,2020年报录比预计为4:1。
面对如此竞争的激烈,显然这并不是一场人人都是赢家的考试。
出国留学真的成为考研失败之后的退路了么?要先看考研的目的是什么。跟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,最主要的动机是提升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,其次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高文化层次,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排在了第三位。
如果是为了提升竞争力,那么可以通过积累工作经验获得,别人读了三年书,你获得了两三份工作经验,尤其对于一些实操性强的行业来说,有时候工作经验比学习经验更重要;如果你为了获取知识的话,现在有大量的网课,网络允许人们参加世界各地的名师课堂。主要还是要看自控能力,就像有的人读研究生也是在混日子。
那我们再来看一下出国留学,很多人认为出国留学是考研“loser”的不得以选择,是没有办法的办法,是不如在国内读研究生的选择。
出国留学和国内读研都是一件事情的两种选择,这两条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,只是看哪条路更适合你,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或者想学的是什么。
QS世界排名前100的学校里,中国大陆有6所大学,美国有29所大学,英国有18所大学上榜。无论是从学校综合实力还是教育资源来看,出国留学都绝不是一个被嫌弃的退路,而是看到世界的变化,理解多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,提升自己的格局和视野,拥抱另一种可能性。
出国需要准备呢?首先是个人的硬件要求:GPA,语言成绩,GRE/GMAT成绩。这些都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,而且GPA要看四年的积累。软性背景像是实习经历,科研经历,志愿活动等等,如果之前缺少相关经历的话,也会为申请的录取增加阻碍。还有选校定位,文书写作和简历的构思,推荐信的获取,都需要投入时间成本。还需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经济情况,无论是标准化考试的费用,递交申请的费用,还是最后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都要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来考虑。所以出国留学并不是想出就能出。
考研失败可以有其他多种选择。单纯的把留学当成考研失败的唯一退路,就失去了留学的意义。
如果说留学作为一种教育投资,就读名校的确还能让人在求职市场中掌握较多的筹码,有更多选择的余地,也有数据显示,面向海归的招聘月薪仍旧比全国平均高出2500元人民币。
同时,在外语水平、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上,HR普遍认为海归更有优势。
此外北上广深四大国内一线城市对海外留学生的需求量最大。
调查显示,大约80%的海归会选择在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就业,“人满为患”的一线城市,就业竞争更加激烈!别急!各大城市也在借此机会“抢人”。
上海
取消了第一份工作限制、放宽了留学生学校学历限制、甚至还新增落户激励条件!其中对于符合条件的高层次留学人员,无需缴纳任何社保和个税就可直接落户!
北京
除了落户政策,福利也超多,包括优秀人才最高奖励100万;政府提供10万元企业开办费;提供短期周转性住所;可购买免税车一辆……
广州
相关落户福利包括创业可拿10万元启动资金;可购买一辆免税车;落户到黄埔区/南沙区可获得2万~6万的住房补贴。
北上广深的态度是明确的:对于“高含金量”的留学生,敞开大门欢迎!
同时国家也给予了留学生回国就业政策上的扶持,教育部更是取消了《留学回国人员证明》。
不仅如此,国家还未留学生回国就业提供了诸多便利和福利条件,比如说简化落户手续,购车免增值税,提供创业补助等等,都是为了让留学生们的回国发展之路更加通畅。
出国留学是否对未来就业有帮助,其实是你自己的选择说了算。倘若你的留学目的只是为了混一纸文凭、成天不学无术,那却是会对就业毫无帮助也没有任何意义
但如果利用国外院校的优质资源去全面提升自己,那留学对未来就业带来无疑是益处多多的。
但留学也绝不仅仅是就业的筹码。对于每个个体来讲,留学有不同的价值。身处异地他乡,让留学不仅仅是学,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挑战,既要学会一种知识体系、学习方式,又要去认识和理解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留学也是一种浓度极高的人生历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