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ap Year——间隔年,一个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渐渐熟悉的词语,在欧美留学圈里非常流行,包括哈佛大学、普林斯顿在内的诸多世界顶尖大学,都很鼓励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休学一年,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间隔年的概念早在几十年前就流行于发达国家,许多欧美国家对世界各国青年开放了不限名额打工旅行签证,其初衷是让青年学生在学期中或者学业结束进入下一个阶段之前,度过一段长期的异乡生活,感受当地文化,学习各类技能,从这一年的思考和沉淀中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。
近段时间国外疫情蔓延,出入境受到严格管控,想要出国考试几乎不可能。这种形势下,有一个新的话题映入眼帘——网上关于Gap year的讨论热火朝天。
“有人打死也不想Gap,有人已经Gap一年了,你真的了解Gap year吗?如果要Gap,你有想好Gap的一年你要做什么吗?”
01 Gap Year适合中国学生吗?
GAP Year看上去很美,但在中国却是一件只有少部分人在尝试的新生事物。
中国普遍社会的看法是,人生的不同阶段就应该做确定的事情,义务教育、大学、研究生、找份好工作、买房、结婚、育子,一步一个脚印,是我们需要遵守的人生道路。绝大部分学生从小到大都在家长安排下,循规蹈矩地沿着既定的路线走,这导致很多人依赖性强,社会适应性弱,跟风去了间隔年却不能被社会认可。
另一方面,选择Gap year,意味着晚一年毕业,且一年后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,就算是同时期毕业,同时开始就业赚钱,都可以感受到一轮又一轮的筛选的压力, 更不用说去间隔一年落后了多少错过了多少之后的压力。
“放出去”容易,“收回来”难,即便是Gapper,也终有一日要回到生活中继续下去,回来之后的“落差”和“不适应”也是一个问题。
02 什么情况会选择Gap Year
基本可以分为主动Gap和被动Gap两大类。
1. 有计划的主动Gap
这些同学早就做好了Gap Year的准备,无论是旅游,实习,工作,创业还是当志愿者,他们对于Gap Year要做什么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划,并且为了实现Gap Year要达到的目标,做了很多准备工作。
讲真,这类同学比较少,常见于有极强的主见,自律性极强,对人生目标十分明确的同学。
2. 延迟上学的主动Gap
这些同学往往已经收到了Offer,但却不是理想的学校,不甘心也不想妥协,于是选择Gap一年,在这一年中继续准备,来年继续申请。
3. 没有录取通知的被动Gap
这大概是很多同学Gap了半年或一年最主要的原因了,毕业前没想好要考研,出国还是找工作。准备了一阵考研觉得太辛苦想出国,结果语言考试考了好几次都没考好,申请季就过去了,没学上,工作也没找,不得已只好Gap一年。
所有人都有选择Gap Year的资格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Gap Year中有所收获,甚至是心态正常地度过这一年。
Gap有风险,决定需谨慎。
03 那些选择Gap Year的人怎么样了?
1. 成长的Gap Year
一说到典型的Gap Year案例就不得不提威廉王子和奥巴马的女儿Malia。
威廉王子2000 年从伊顿公学毕业后,到智利参与了雷励远征的义工服务,清洁马桶、修理公路的照片广为流传。
奥巴马的大女儿也选择了一年的Gap Year。
2016年夏,美国本科秋季申请季落幕,已被哈佛录取的奥巴马大女儿Malia Obama,决定开始一年期的Gap Year,这期间她去了电影公司 Weinstein 做实习,去了玻利维亚进行沉浸式西班牙语学习,成为美国驻西班牙领事馆的 summer intern...
在这一年的间隙里,Malia完成了在她18年以来一直没有足够时间完成的各种有意义的事情。
2. 虚度的Gap Year
@汪力立
一次 Gap Year,骑车走了一圈中国,说实话没什么大作用,最大的感触是让你看到知道并且亲身感受到,原来世界上还存在一种这样的生活方式。
@匿名用户
两历 Gap Year 的主要收获是:1、平常没毅力做的事情,别指望休息时会做;2、旅行的收获其实是没用的。
总的来说,有价值的Gap Year的标准应该是:明确目的+不同的成长环境+一个项目+思考+开放的心态=一定的心智成长。如果Gap Year仅仅是一个各地旅游的计划,没有促进思考的成分在,那么它其实是没有意义的!
3. Gap Year前的准备工作
知乎上有一个问答:
(图片来源:知乎)
其实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事情,每个人的处境和需求或多或少都会不一样,看重的东西也会不同。不过,在开始Gap Year前,一定要先做完这两件事。
① 慎重做决定
一要和家人好好沟通。二要问清自己Gap的真正意图:是想要获得心智成长还是明确自我认知,学习技能还是休整身心。
对于留学生来说,一定要思考这一年的Gap对你日后的申请是否有帮助,是不是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提高语言技能或是累积实习经验?在动力不够充足,稀里糊涂就Gap的情况下,极容易经历内心的反复煎熬。
② 要有明确的规划
在Gap Year盲目尝试各种事情,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提升,目的性太弱会导致收益太低。与其盲目尝试,不如先认识自己,反思,看书,把想做的事情写出来做整理,建立起自己的三观,弄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,应该做什么,将要做什么。
一旦做出Gap Year的决定,便要按照计划充实的过好每一天。这不仅可以最大化地丰富你这一年的收获,也可以缓解Gap Year中难以避免的焦虑。
毕竟Gap Year之后还是要继续生活,把Gap Year中的行动以及Gap Year结束之后的生活想清楚,不至于在Gap Year结束之后无所适从。
04 Gap Year做什么最充实?
1. 掌握一项技能
这里说的技能是通识技能,是以后生活,工作必备的技能和知识。以编程为例,无论你是理工科学生还是文科生,学会编程,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申请学校,你都会有更多的选择。学语言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,外语属于万金油技能,熟练掌握一门语言,会给你带来非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。
2. 读书+写作
对于时间比较自由的Gap Year来说,花时间多读书,读好书是再好不过的选项了,思想要成长,不能没有养料。写作也很有用,既能帮助自己理清头绪,凝练思想,又是一次纯粹的价值输出。
3. 实习
优先考虑和接下来要读的专业或从事的工作关联紧密的实习,方便未来就业或申请。其实半年以上的实习项目有很多,多去刷招聘网站。无论是申请学校还是求职,一份优质的实习经历都会成为申请文书/简历上的亮点。
如果你希望你的Gap Year是职业导向型的,可以尝试参加顶尖公司的实习。高盛,麦肯锡,四大等都有专业的实习项目。
4. 交换生项目
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利用Gap Year交换到不同国家,体验不同地方的学风和文化。
写给蠢蠢欲动想Gap的你:
如果你是一个在意得失的学生,还是按部就班更好。比起Gap一年,安安稳稳毕业,读研或是找工作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。早一些毕业,找一份理想的工作,在工作时积累经验和资源再去“Gap”都是可以的。如同那些从投行、咨询干两年再跳出来Gap的人所说:
With the name of McKinsey on my resume, I can go everywhere.
有着麦肯锡的名字在我的简历上,我可以去任何地方。
你不仅要有随时按下生活pause键的勇气,更要有随时能按下continue键的实力。Gap Year不是用来逃避的一年,而是用来思考,学习,成长的一年。它是很难很难,但是也可以很美很美,每一个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都值得被尊重。